
北京時間11月26日,25-26賽季的CBA聯(lián)賽新聞發(fā)布會,對于外援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從24-25賽季不設定更換次數(shù),改成單一俱樂部賽季最多注冊8人次,在引導俱樂部健康、理性投入的同時最大限度保持競賽公平。
對于這個規(guī)則調整,實際上一些在上個賽季無限更換外援的球隊影響比較大,特別是以外援為主導球權。

以上個賽季的季后賽四強球隊山西男籃為例子,除了迪亞洛,古德溫兩名核心外援,他們更換了超過2位數(shù)的其他球員,杜鋒甚至在采訪吐槽換了將近20個外援,在季后賽來臨的倒計時,他們仍在更換外援,借此希望調整到最佳的陣容迎接季后賽。
從好的一方面考慮,外援沒有過試用期合同就更換,并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成本,但會嚴重影響公平性,以及CBA口碑。

媒體人付政浩曾發(fā)文點評:工資帽下調,換外援不限次數(shù)、沒有全額保障、被裁之后同一賽季不能更換球隊、聯(lián)賽中面對的防守強度和吹罰尺度……各種疊加因素之下,CBA聯(lián)賽現(xiàn)在的口碑,以及對外援的吸引力肯定是大不如前,甚至有可能不如日韓聯(lián)賽,更不用說是一些歐洲豪門球會。
其實也不止是山西男籃的迪亞洛,其他球隊包括上海男籃相中的外援名冊內也有一部分最終選擇了去往歐洲。在薪資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歐洲聯(lián)賽一方面語言沒有太大的障礙,最重要的是能提供全額保障的合同,這就是現(xiàn)狀。

第二個則是隨著CBA擴軍消息的傳聞進一步流傳,一些小成本俱樂部的運營思路需要做出調整和改變,繼續(xù)保持過去幾個賽季簽約低成本外援“得過且過”沒有太大意義,尤其是傳出欠薪等丑聞,還不如直接敲定一些老熟人外援為主,像瓊斯等大牌外援,隨著年齡增長,并不需要一份合同就具備獨挑大梁。
對于新賽季的爭冠格局而言,擁有具有競爭力的本土球員陣容,肯定是會優(yōu)于以外援為主的球隊,外界看好的奪冠熱門當中,北京,上海,廣廈,廣東等都具有多個國家隊級別的國手,若是能挑選出合適的外援,毫無疑問是觀賞性方面進一步提升。
